来源:商会自媒体发布者:1 发布日期:2015-07-29
杨智文,男,1966年生于岐山县青化镇,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历任《乡镇企业报》《西北信息报》《西安晚报》等媒体记者,出版有《世纪大发现—周王陵之谜》《岐山的文化符号》《历代名人咏岐山》《歌唱岐山》《周公庙诗文精编》等岐山地方历史文化丛书。
青化是岐山县的一个建制镇,在县城的最东边,与佛教圣地法门寺仅一条七星河之隔。
青化地处周原,在岐山(即简括岭)之南,土地肥沃,一马平川,历史极其悠久,是西周文明的发祥之地。《史记》载:“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水西浒,至于岐下。”描述的就是商朝末年,古公亶父(周太王)率领周部族从今旬邑、彬县一带,西迁到岐山脚下,开创西周文明的历史事件。《诗经》云:“周原膴膴,堇荼如饴。”更说明历史上周原这个地方就是一块水草肥美之地,连田野里生长的荒草也甜美如饴糖。
青化的美丽远不止这些。“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说的是在商朝末年,一只凤凰鸟曾鸣啼于凤凰山,带来了西周王朝的国泰民安,传说中这只真正兆示西周王朝800年辉煌的凤凰鸟,其实就诞生于青化镇的凤家庄。在周代,凤凰鸟就成为最珍贵的吉祥鸟,当时人民更是尊凤凰为神鸟。
传说,为了感念凤凰带来的王朝兴盛之大恩大德,周文王在岐山之南的周原青化这一块肥沃之地,专门修建了一个巨大的花园,让凤凰和各种吉祥鸟在这里栖悉嬉闹。那时,青化这个地方,水草肥美,一年四季,花开不败,清香四溢,鸟语花香,故称“清花园”(即今天的青化),而凤凰腾飞的凤家庄村北边的村庄名叫“募化”,就是文武百官慕名赏花的地方。
历史上的青化地盘很大,曾辖今天的祝家庄镇、益店镇、京当乡等乡镇大片土地,解放前,岐阳乡公所就驻扎在青化镇上。据有关志书载:早在商代,青化就有了一定的商贸流通,而唐、宋时代,这里的商品交流已具相当规模。但是,青化同时也是一个多灾多难之地。史料记载,周原作为北方一定区域内的物流中心,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加之这个地方曾发生过几次大的地震和旱灾,以至到了明代中期,周原大地已经是民不聊生,饿殍遍野。朝代的更迭和大自然的频频肆虐,给周原子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明代中后期,岐山、扶风、凤翔等关中大片地方,已经荒凉到千里无人烟的境地。后来,就有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运动。在青化地盘,随便问一个人,他都会回答,“我们的老家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 今天,青化地区的人民还把大小便叫“解手”或“松手”,相传那是明代移民时,朝廷为防范移民逃跑,就把移民们的手用绳索捆绑链接起来,行走途中,如果谁要大小便,就必须把手松开,所以,直到现在,这里的人民依然把大小便叫“解手”或“松手”,这种叫法或许是周原人民对祖先最淳朴的纪念了。
青化是我的家乡,盛产辣椒,是全国乃至世界辣椒的最佳适生地。这里出产的辣椒,颜色鲜红,椒身细长,皱纹均匀,辣味浓烈,口味纯香,是国际辣椒市场上的抢手货,素有“秦椒”之美誉。可能是历经磨难和艰辛的缘故,青化的乡风民风特别淳朴,人民特别善良,也特别勤劳和富于智慧。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间,全镇80%农户靠种植辣椒走上了小康之路,上世纪八十年代到本世纪初,辣椒成为青化地区农民走上富裕生活的钱串串。
老年人讲,青化有龙象。东西一条长长的街道,从古到今都是物资交流的中心,每年10月的“西会”和11月的“东会”,总会吸引西北五省的商贾来此交流。街道的北头,是始建于明代中叶的雄伟建筑玉皇阁,雕梁画栋,气宇轩昂,香火极盛,青化至今流传着“青化有个玉皇阁,上去能摸玉皇脚”的口谱,是关中地区惟一可与法门寺相媲美的历史文化遗产,可惜在史无前列的“文革”中,玉皇阁被毁于一旦。街道的最东头,是两个同圆同大的池塘,老人们说,那是龙的两颗明亮的眼睛,这话一点不假。说来也真是,在青化这地方,大凡做父母官的,都能把官做大,不少人做到县团级甚至地市级;在这儿读书的,相当一部分考上大学,读了硕士、博士留了洋,成为国家栋梁;在这儿经商做生意的,准能成大气候,农家子弟于勇贵还把辣椒生意做到了东南亚许多国家;就是留在家里的农民,他们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谁还不把自家的责任田作务成百果园?那家又不是小康院子粮满屯?而这一切,那一个又不与这里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淳朴的民风陶冶有关?
更让人欣慰的是,青化镇的领导班子,身体力行,下大功夫,对青化街道进行全面整治,拆除了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重新规划高标准建设青化中心农贸市场,全面硬化街道路面,规范了商户的经营行为,使青化这个千年古镇面貌焕然一新,群众交口乐道。这正是:
青田沃土缀周原,化雨润泽丰稔年。
最是凤声传瑞气,美名弥久胜桃源。
上一篇:岐商【有奖征文】---岐山大地
下一篇:岐商【有奖征文】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