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痛点
自从 2014 年以来,艺术品电商突然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有各种形式的艺术品电商服务商 2000 多家。但大部分服务以单一的艺术品拍卖和销售为核心。
艺术圈从业者中,艺术爱好者需要记录和分享作品、艺术鉴赏、艺术教育、艺术体验等服务,青年艺术家亟需作品的销售渠道、作品众筹、艺术投资、粉丝捐赠等支持,艺术投资人需要一个简单快速的渠道能够识别和联系有潜力的艺术家, 成名艺术家和批评家有提携后辈、推动艺术发展、推动公众艺术水平等诉求,线下画廊和画展有通过线上渠道进行推广营销的需求。
艺术品市场虽然相对小众,但上述诉求都是这个市场参与方的刚性需求。
产品 服务
我们开发运营的绘享 APP,以社交为核心,以艺术品的分类瀑布流展示为表现形式,实现艺术作品的记录与分享、教育与资讯、展示与展览、销售与收藏、众筹与投资等功能。
目标 用户
目标用户包括艺术爱好者和从业者,其中从业者又包括艺术专业学生、青年画家、成名画家、艺术投资人、艺术收藏家、艺术批评家、艺术鉴赏家等等。国际上的国家发展研究显示,在人均 GDP 在超过1 万美元时,艺术市场会井喷。而中国正处于该基准线上下,艺术爱好者预计会激增,而我们以社交为定位的艺术小众市场也会在接下来几年里迎来爆发点。
市场容量
高端艺术品 2013 年市场交易量是 2000 亿元,但中低端艺术品市场需求远远没有被释放。有研究表明,恩格尔指数是艺术市场的晴雨表,而中国的恩格尔指数连年下降,居民消费的非物质消费的很大比例都会流向艺术市场。同时,公众对艺术有强烈渴求,但缺乏艺术教育的启动、 缺乏中低端艺术品的渠道通路。在两个方面的驱动下,市场容量会进一步放大。
盈利 模式
一、艺术品交易的佣金模式,特别是针对中低端艺术品的海量交易。
二、基于艺术爱好者和从业者海量用户的广告商业模式。
三、作品众筹、艺术家投资、交易保证金的中会产生资金沉淀的商业模式。
竞争 对手
以拍卖为核心业务的:淘宝拍卖会、苏宁艺术平台、国之美等巨头玩家,以及数量繁多的中小创业公司产品。
以作品分享为核心业务的:堆糖、画友、Pixiv 等。
以社交为核心业务的:Artand、绘画美术社区、艺点儿、Nice 等。
以艺术品鉴赏为核心业务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艺术画廊、 欧洲绘画 HD、 卢浮宫 HD、故宫博物院等。
功能 亮点
1、通过点赞和点踩的信息采集,进行后台的大数据分析,实现艺术品、艺术家和同好的智能推荐。
2、线上画展功能,既有梵高等艺术大师的线上画展,供鉴赏学习;又为青年画家提供线上个人画展,提供性价比最高的推广机会;还为发烧友提供个人线上画展,成为个人艺术追求的最高褒奖。
3、青年艺术家支持计划,为其提供粉丝捐赠和作品众筹两种资金支持形式。同时也为艺术投资人快速挑选、投资有潜力的艺术家提供渠道。
4、虚拟 3D 艺术馆功能,利用特有制作技术将艺术馆、画展、画廊、画室以 3D 漫游的形式呈现给用户。
5、艺术公众教育、艺术品鉴赏和艺术圈资讯服务,通过与第三方资讯提供商合作,成为艺术资讯内容的集大成者。
财务 分析
自主投资 100 万元,其中已投资 50 万元,计划继续投资 50 万元。希望以20%股份换取100 万投资。
计划在 18 个月内投入 72 万元(4 万元/月)用于产品研发,通过多次开发迭代,逐步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 计划在12 个月内投入66 万元用于市场营销,30 万元(15 万元/人·年)作为市场人员成本,36 万元(3 万元/月)用于广告投入。另有 12 万元用于公司运营等基本开支。计划在 18 个月内实现发展 10 万名用户,日均活跃用户 1 万名以上。在 18 个月内实现单月收支平衡。
核心 优势
一、核心技术:
对艺术品的欣赏和爱好有着特别的个性化,通过大数据技术识别和分析用户喜好,为其智能甄选自己喜欢的艺术品、艺术家和相同爱好的人。类似今日头条在新闻领域的类似技术,运用到艺术领域更能够发挥其重要价值。
二、产品定位:
现有艺术品电商为规避跳单交易的风险,甚至为了炒作需要有意造成信息不公开不对称, 隔绝了艺术家对平台的参与, 从而也就不可能形成自激励的多边平台商业模式。 而我们以社交为突破口, 以打破信息不对称为己任, 以艺术的公众教育和服务为情怀,以开放共享的互联网精神整合艺术市场全产业链, 可以真正建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艺术市场繁荣生态圈,并解决市场各个参与方的各方面刚需。
三、市场切入:
以社交为市场切入点,可以网罗相对小众的艺术圈的更多用户,同时具有极强的用户黏性、淡化的商业气氛和足够的艺术情怀。
四、团队能力:
对艺术市场的理解和对互联网的理解是能够把互联网+艺术做好的关键,而目前产品要么不懂互联网, 要么不懂艺术。 而项目团队有着对互联网和艺术两方面的深刻理解。
团队 优势
多年合作的成熟技术团队, 具有较高的能力成熟度, 具有互联网产品成功和失败运营经验,具有多年创业经历和经验,具有一定的自有资金投入能力。
项目主体公司,成都格物致知软件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李炯,注册资金 20 万元,股权结构李炯 90%,贺鹏 10%。
创始人:
李炯,男,36 岁,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持续创业者,三次创业经历。数十个大型项目研发经验,5 家公司管理经验, 3 家公司自主创业经历。 具有对互联网的深刻理解、对产品设计的深入认识、对商业模式的深入研究、对艺术市场的深入调研。
技术总监:
贺鹏,男,30 岁,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多个公司技术经理、技术总监创业经历,资深程序员,系统架构师。
市场总监:
郑珂薪,女,28 岁,上海政法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多个公司文案、采编、策划、媒体工作经历,在上海、北京和成都的艺术圈具有广泛资源,艺术自媒体《贻贝》创始人。
营销总监:
周锋,男,31 岁,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多个公司产品经理、售前总监、销售总监,多年销售经验,3 次创业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