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展 | 上海·神圣

来源:商会自媒体发布者:1 发布日期:2015-10-15 18:45

活动时间及地点

活动时间:2015-08-31 10:00  ~ 2015-10-18 17:00
活动地点:上海市虹口区花园路128号运动LOFT五街区A座182室 活动费用:收费活动

活动介绍

活动详情

上海·神圣 
艺术家:尹黎(Liz Hingley) 
项目合作人:魏明德(Benoit Vermander) 
开幕:2015.8.29,5:00 pm—7:00 pm 
展期:2015.8.30—10.18(周日、周一休馆) 
地点:瑞象馆 | 上海市虹口区花园路128号5街区A座182室 
主办:瑞象馆 
特别感谢: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利徐学社 
瑞象馆将于2015年8月30日至10月18日期间举办展览“上海·神圣”,呈现英国摄影师尹黎的34幅作品。此次展览基于艺术家与复旦大学哲学院教授魏明德所合作的研究项目,意在定位并呈现当今上海的精神空间。 
上海大都市自视为中国“现代性”的摇篮、“新中国”的诞生地、文化和宗教多元性的中枢,多重身份的认同感纳诸于“神圣空间”之中。透过对四个维度的探索——“地标”、“复体”、“私域”和“水路”,本摄影展记录并彰显神圣性如何在今日上海继续阐扬。基于此次的探索,艺术家发现教堂、庙宇、清真寺都是由居所、工作空间、码头和虚拟联系加以补足。在这座充满活力的全球化城市之中,定位“神圣性”意味着将神圣性视为不间断解离与移位的过程。 
关于艺术家 
尹黎(Liz Hingley),英国摄影师,人类学家。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获摄影学一级荣誉学士学位及社会人类学理学硕士学位。她是伯明翰大学哲学与神学系荣誉研究员,也是活跃于伦敦大学学院移民研究中心的研究员。2013年,尹黎以上海社会科学院访问学者的身份移居中国,并开始研究上海的都市宗教团体,此项目是与复旦大学利徐学社合作进行的。 
尹黎的作品获得过多个奖项,其中包括2013年度的Photo Philanthropy奖,2012 Prix Virginia女摄影师奖和2011 Getty编辑摄影基金。在获得意大利研究和交流机构FABRICA提供的为期两年的奖学金之后,她所创作的《神明之下,苏豪路上的故事》于2011年由德威·刘易斯发布,并随后完成了国际巡回个展。尹黎于次年加入了巴黎摄影画廊Agence VU。2013年,她的作品《地铁线的那一端》被纳入了由Be-Poles工作室所设计的“城市写照”系列,以《上海》册的名义被出版发行。其作品也常常发表于各类国际杂志和学术期刊。 
关于项目合作人 
魏明德(Benoit Vermander),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徐光启—利玛窦文明对话研究中心”(“利徐学社”)学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宗教人类学、比较灵修学。主要著作:《天心与人心》、《全球化与中国》、《对话如游戏──新轴心时代的文化交流》、 《古罗马宗教读本》(商务印书馆),《和平教育》(台北光启文化事业),《和谐、冲突与交流》(四川人民出版社)、《从羊圈小村到地球村—凉山彝族的生活与传说》(四川民族出版社)、《企业社会自任在中国》(交通大学出版社)等。魏明德1990年开始学习书法与水墨画,创作了大量水墨画作品,在欧洲、美洲及亚洲举办15次以上展览。以“笨笃”为笔名出版画册《天路历程》、《夜搏:笨笃中法诗画集》、《游牧记忆》、《笨笃图解创世纪》等。 
关于“利徐学社”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利徐学社”(全称“徐光启-利玛窦文明对话研究中心”)成立于2010年5月,“利徐学社”的名称与宗旨,源于徐光启和利玛窦之间友谊的启发:四百年前的“利徐对话”开启了儒家和基督教两大传统之间的交叉阐释,而今天,利徐学社以“跨学科对话研究”为己任,致力于将“对话”的理论和实践融汇于宗教和哲学学科之内,推动文明、文化和宗教之间的有效交流与对话,并力图通过宗教对话的研究,推动比较宗教、宗教人类学、宗教社会学以及文明与文化交流等学科的发展。

报名人员名单

已有840人关注

请填写报名信息

报名成功
谢谢您的参与!

您已经报名
请不要重复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