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商会自媒体发布者:1 发布日期:2015-04-23
午评:沪指激战4400 钢铁等二线蓝筹持续发力
今日两市小幅高开,随后沪指围绕4400点激烈争夺,钢铁、券商、有色等二线蓝筹表现强势,题材股继续活跃,创业板指涨逾2%,两市逾80股涨停。
截至午间收盘,沪指涨0.21%报4407.72点,成交5375亿元;深成指涨0.27%报14788.60点,成交4077亿元。
盘面上,电信运营、互联网、钢铁等板块涨幅居前;航空、酿酒、船舶等板块下跌。
4月汇丰制造业PMI初值为49.2,创12个月最低,预期值为49.4。其中,4月制造业PMI新订单分项指数降至49.2,也创12个月低点。此前3月汇丰PMI终值回升至49.6%,好于预期。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点评4月PMI:四月初值跌至12个月最低49.2,上月终值为49.6。产出跌至荣枯边缘,新订单指数为一年内低点,反映内需疲软。投入产出价格继续下滑,通缩风险显著。
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指出,预计二季度稳增长加码,专项债支持七大投资工程,三大区域战略落地,央行将以外汇储备注资国开行320 亿美元、进出口银行300 亿美元,经济有望小周期企稳。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也表示,要实现保全年7%的目标,保增长需要出重拳。稳汇、降息、降准、增支、减税五个方面尤其是降息降准和投资的力度都将明显加大。
经历了周初的犹豫和调整,在源源不断的巨额增量资金推动下,A股多头人气再度迸发,创出2008年4月份以来的新高。股市火爆的背后,是场外资金的不断涌入。证券保证金上周净流入7814亿元,连续四周净流入,而保证金期末余额则跃升至2.54万亿元,创出有统计以来的新高。与此同时,上周A股开户数同样创出历史新高,股民入市热情迎来沸点。
分析人士认为,在货币宽松预期之下,资金依然在跑步入场,助推了行情的上涨。不过牛市从来不会一蹴而就。在经济基本面依然疲弱,短期指数涨幅过快且部分板块已现估值泡沫之时,太过乐观也容易导致踏错节奏,牛市行情中尚需“且行且珍惜”。
就目前行情后市多空分歧较大。申万宏源分析指出,一方面新开户投资者和增量资金源源不断,买股冲动强烈,成为行情的托底力量。同时,大家对中期趋势看涨有高度共识,导致抛盘不坚决,做空力量有限。另一方面,谨慎型投资者认为这轮行情已经涨得很高,加上管理层导向趋于谨慎,因此采取谨慎回避的策略。
申万宏源证券判断,后市以震荡整理为主,略偏多,但不确定性仍大。快速向上谨防风险。操作策略方面,投资者可持中偏重仓位,保持弹性,注意市场节奏和风格转换。
经历一季度“暖春”后,步入二季度,A股即将迎来“夏热”行情 。目前,增量资金入场和改革红利释放的驱动力依然较足,但指数连续逼空条件尚不具备。个股机会将显著增多,市场赚钱效应将凸显,专业人士建议投资者从三个方向布局。
首先,布局行情尚未完全启动的品种。目前,经这波上攻后,多数品种已完全启动。以南车和北车为列,此前连续上涨透支利好,继续追涨此类品种所面临的风险相对较大。电力、汽车、有色金属等二线板块,此前涨幅相对较小,在短期板块轮动开启后,有望实现二次上攻。
其次,把握主题投资热潮。“一带一路”有望在2015年获得实质性推进,并有望成为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伴随项目推进,“一带一路”主题有望反复表现,此类品种在短暂调整后仍值得投资者关注。
最后,捕捉新兴产业板块冲锋行情。虽然新兴产业股票面临整体估值过高的问题,但新兴产业更符合经济转型方向。随着产业扩张、技术进步和应用的逐渐普及,新兴产业景气度将维持在较高水平,有利于提振相关上市公司业绩 ,部分新兴产业股票有望通过高业绩化解高估值,新兴产业仍是未来牛股集中营,短期传媒、电子、计算机等新兴产业板块冲锋行情值得关注。
【交易提示】
1、证监会称启动深港通,完善沪港通,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模式推进内地资本市场对港开放,同时允许台资以RQFII方式投资A股。
2、老百姓、山东华鹏、盛洋科技、乐凯新材、双杰电气、鲍斯股份、运达科技、清水源等8只新股23日上市。分析称,在财富效应吸引下,市场炒新的热情有望延续。
3、6-8台核电机组将于年内开工,核电设备企业受益需求井喷。
4、***清算市场6月起开放,银联垄断12年局面终结。A股市场上,挖掘增加POS机布放及提升银行IT系统的建设等两主线受益标的的投资机会。
5、一季度225家上市公司遭股东减持,套现千亿元,民生银行、国海证券遭折价巨额减。
深交所总经理:深港通方案已准备 待监管机关批准
中新网4月23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沪港通开通半年终显威力,市场人士都期望深港通的推出,再为两地股市加把火。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22日在台北表示,深港通方案已准备好,但仍有待监管机关批准。她指出,深交所在深港通开通前还要解决停牌制度问题,以期可吸引国际投资者参与。
据台湾媒体消息,宋丽萍22日在台北一个论坛上表示,为了与港交所的制度对接,深交所自4月8日起增加了挂牌公司的早间公告,接下来就是要处理停牌问题。
她指,由于股份停牌会影响衍生商品的交易效率,同时会增加投资者成本,加上部分挂牌公司因组织架构重组,停牌时间长达几个月,或会令国际投资者却步。
她又指,深港通要迫切解决停牌问题,如果股份停牌太多,会令国际投资者看不懂市况。对于深港通开通时间,她表示,开通方案已准备好,但尚待监管机关批准。
此外,沪港通中也有不少限制交易的情况,如单日额度用尽、两地假期不同、两地收市时间不一样等,沪港通都已有相关处理细则,应可作为深港通的参考。
李克强考察福建自贸区:推动全国年内实现一照一号
4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考察时,鼓励其要当好改革先行者,推动全国年内实现“一照一号”。
目前“一照一号”工作正在积极推进过程中。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实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制定全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这项改革和实现信息共享奠定基础。
厦门、江苏宿迁等地先行试点
22日,李克强在厦门象屿综合服务大厅了解简政放权和商事制度改革等情况。企业原本跑四部门办理的手续,如今能在新平台一次办理。他最感兴趣的是这里将工商、质检、税务“三证三号”合并为“一照一号”的改革探索。
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从3月26日开始,正式推进“一照一号”改革,目前已经发放了超过210张新版营业执照。改革后的厦门,新登记注册的企业只要三个工作日就可以拿到新版营业执照。
3月25日厦门市政府正式发布《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实施方案》,明确“三证合一、一照一号”营业执照的有效性。
新生成的证照编号暗含了原来的三个编码,按照不同的读取方式就可以获得商事、税务、组织机构登记的信息,营业执照中的二维码兼具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功能。
兼顾各职能部门的需求,“厦门”版的营业执照共有24位数字,由三个部分组成:6位行政区划+9位组织代码证号+营业执照后9位。
在江苏宿迁,4月中旬启动“一企一码”登记改革工作,其编码规则稍有不同。“宿迁”版本是将工商营业执照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税务(国税、地税)登记号合并为商事登记号。营业执照上仅加载一个独立商事登记号,质监、国税、地税部门不再另行赋码、发证
27省市已开展“三证合一”
全国已有27个省、市开展了“三证合一”改革有关工作。其中,江苏宿迁、福建厦门、深圳等地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并推动“一照一号”方案。
目前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三证合一”改革工作的有江苏、海南等5个省市;在部分地区开展的有北京、湖北、湖南等22个省(区、市)。
“三证合一”改革在各地试点的形式不同,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是“三证统发”,三个部门三个证,各自分别办理,发放时在工商部门一个窗口发;第二是“一照三号”,就是在工商营业执照上赋予工商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和税务登记号“三号”,目前这一形式应用范围最广;第三也是最终目标,就是实现“一照一号”,即以工商营业执照为载体,号则是指社会信用代码。
在年内最终实现“一照一号”,目前各部门已经形成共识,但仍然存在难度:第一,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社会信用代码,需要多部门通力配合和技术支撑;其二,在代码形成之后,注册部门的相关程序和规定需要重新修改,以便实现信息化对接。
“一照一号”点燃市场热情
去年3月商事制度改革实施后,打破了市场主体准入的玻璃门,还权于企业,还权于市场,激发了亿万群众的创造力和市场经济的活力。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新登记企业84.4万户,注册资本(金)4.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4%、90.6%。截至3月底,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7125万户,同比增长15.3%,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注册资本(金)138.4万亿元,同比增长30.1%。
同时,商事制度改革也成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市场力量,推动服务型经济进一步发展。一季度,第三产业新登记企业67.7万户,同比增长41%,占新登记企业总数的80.2%,较去年底又扩大1.48个百分点。其中,增速较快的行业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工商总局新闻发言人于法昌表示,当前社会投资创业热情和信心依然较高,随着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新登记市场主体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所有这些改革都是站在创业者角度思考问题,不仅大大缩短企业注册的时间,降低成本,给企业更大自主决定权等,而且也为激发市场活力***制度保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出台是实施‘一照一号’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工商总局有关负责人称,正会同相关部门加快推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方案的出台,今年底前在全国全面实行“一照一号”登记模式。
“一照一号”的路线图正越发清晰,可以预见,今年年底前这出“重头戏”的上演将进一步点燃市场热情。
成品油价明日上调已成定局 涨幅约260元/吨
分析师称,供给过剩的局面没有改变,原油暴利时代将跟随煤炭行业一去不返。
由于上周原油价格六连涨,国内成品油市场将迎来上调窗口。
机构预计,本周五油价将迎来年内第四次上调,上调幅度在260元/吨左右。本轮油价面临上调已成定局,只是近日原油震荡下滑使上调幅度缩窄。
值得注意的是,原油价格跌跌不休,国际石油公司和国内三大油企都削减了在原油勘探领域的资本支出。
有分析师认为,上游油气公司缩减投资的效果将在下半年逐渐显现,油价短期有望反弹。但是,供给过剩的局面没有改变,国际油价大幅反弹的空间不是很大,原油暴利时代将跟随煤炭行业一去不返。
成品油价上调成定局
上周在opec减产、美原油库存增速放缓、产量下降及中东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下,国际原油价格实现“六连涨”。其中WTI于上周四涨至2015年的高点,Brent周度涨幅攀升9.6%,创五年来最大单周涨幅,在此带动下,国内成品油上调预期愈演愈烈。
据卓创资讯测算,4月24日24时,国内成品油市场将迎来年内第四次上调,上调幅度在260元/吨,折合升价为:92#/93#汽油上调0.2元/升,95#/97#汽油上调0.21元/升,0#柴油上调0.22元/升。
卓创资讯分析师胡慧春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全球石油***充裕的局面未改,周二原油期货出现下跌态势。不过,上周欧美原油期货连续六日上涨对变化率提振作用较大,本轮油价面临上调已成定局,只是近日原油震荡下滑使上调幅度缩窄。
即便原油价格自今日起下跌10美元/桶并持续运行,国内成品油零售价仍将上调。
此外,同样受到预期美国页岩油产量见顶气氛影响,国际油价上周反弹明显,但目前需求仍面临严峻形势。
安迅思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梁丹告诉《证券日报》记者,3月份欧佩克原油日产量继续增长,沙特原油日产量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随着伊朗原油***量的增加,将持续利空原油市场;尽管美国原油日产量下滑,但在美元强势的背景下,油价不会急速拉升。市场仍在供需平衡的调整期,本周内国际油价仍将窄幅震荡,而周五成品油零售价月内两连涨已是板上钉钉。
国际油价恐难大幅反弹
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下半年油价下跌以来,受累于原油价格下跌,石油巨头纷纷削减投资计划。
荷兰皇家壳牌有限公司、雪佛龙公司、英国石油公司、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等石油企业削减了数十亿美元的投资项目,业内均认为这最终会影响到石油产量增长。
此外,石油服务业巨头Baker Hughes公布的美国闲置石油与天然气钻井平台多达94个,创出1987年以来最高水平,过去八周闲置的钻台合计352个;除了石油钻井数量的减少,多数石油生产商采用削减开支的方式应对油价下跌。
国内三大油企也都缩减了资本支出,主要集中在原油勘探领域。中石化预计今年削减资本支出至1360亿元,同比下降12%;中石油预计2015年资本支出为2660亿元,同比缩减9.67%,连续第三年下调;中海油的这一数字则为700亿元-800亿元,比2014年降低26%-35%。
民族证券分析师认为,短期来看,美元有继续调整的需求。上游油气公司缩减投资的效果将在下半年逐渐显现,且夏季为全球传统的油品需求旺季,油价有望反弹。
但是,他还表示,中期来看,目前中美等经济体的原油库存处在高位,供给过剩的局面没有改变,伊朗原油入市将有可能进一步打压国际原油价格,在目前原油产量及美元指数水平下,国际油价大幅反弹的空间不是很大。
近日,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最近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WTI原油年均价在55美元/桶-65美元/桶,布伦特原油年均价在60美元/桶-70美元/桶。
报告还认为,2015年世界石油供需仍将维持宽松态势,基本面不支持油价大幅反弹,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预计今年非欧佩克国家的日新增***量将继续高于世界石油需求增量。
上述分析师还表示,长远来看,美国、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以及欧洲经济发展状况有望改善,在成本及需求支撑下,国际油价将有所回升,但原油暴利时代将跟随煤炭行业一去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