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商会自媒体发布者:1 发布日期:2016-08-19
农村电商为啥失败案例多?
随着各省市三四线电商发展城市迎来一拨拨的电商考察热潮,各类电商运营商、中小网商、咨询服务公司也纷纷转型成为县域电商的服务商。在这一系列至上而下触动的风潮和变化中,我们听到更多的是失败的例子。农村市场之所以被称为“一块难啃的骨头”,其货源、物流、技术、资金等问题都比其它行业复杂百倍。那么农村电商本质是什么,以下有三点总结值得各方思考。
1时间:农村电商是一场全民总动员的持久战题
这里可能有个困扰在县域级领导心中的疑问:我们县产业基础扎实、交通网络设施不错、政府支持力度大、群众响应很积极,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马上把电商的效果做出来,把农产品卖出去?答案当然显而易见:没有。别急,请先细数电子商务的成长历程:她是经历了近10年的发展,才能达到今日的规模(这其中还包括了各种市场、行业乱象的出现),即是电商发展本身就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成长过程中免不了受到全行业、全市场的综合影响。
当地域只站在自身的角度去看待产业和资源时,从单个孤立的角度来看是不错,而一旦放在全国的市场,深究不同网络消费者的需求,对比其他区域的条件,便可知:其实自己的竞争力几乎很普通。
当然,我们也有成功案例。在业界热捧的农村电商模式里面,大多是具有先发优势,他们踩准了进入电子商务领域的最佳时机。而现今,竞争日益激烈,没有全面的布局——从产地产品、品牌影响力、渠道分销能力、营销手段、供应链、资金链等多个角度全盘规划,很难在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尤其是在互联网意识较为落后的地区,意识习惯的培养、基础设施的跟进、产业的电商化升级、电商企业的培养、创业创新氛围的打造、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想做好电商,尤其是农村电商,首先得保持一颗不能急于求成的心。
2支持:农村电商不能单靠政府推动
一发而动全身。农村电商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服务商和各类组织共同投入、高效联动。自克强总理发表的“互联网+“讲话、提倡“双创”战略起,在政府体系内便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电商推进运动。
在不少地方看到,修建的装备一流的电子商务大厦和崭新的创客中心,空空的大楼里只在参观接待时才有人气,而细问企业入驻运营情况以及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被询人往往闪烁其词。究其根本,原来是企业、服务商、政府在相互协同方面,取得实效时效方面出了漏洞。
作为农村电商生态体系中两个重要的角色,政府相关负责人需更多地掌握电商发展的相关信息,熟知当地电商发展的现状,才能对服务商有清晰的判断力;而服务商也切忌只讲模式不干实事,或者全国各地四处设点,缺乏有经验的人员落地执行。只有深耕本地,政府和企业充分互动,稳扎稳打才能见成效。此外,身为电商发展的主体,企业和创业者既要借势政府、服务商和平台资源,也需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接收新思路新观点、大胆尝试互联网以用户和数据为中心的做法,进行转型升级和突破。
3出路:农村电商不止零售一条路
零售与批发,线上与线下,多渠道与多路径,这才是农村电商的出路。
随着行业中几大电商巨头的农村电商下乡战略的推进,普通创业者和农民纷纷加入到网商的行列,电子商务使得传统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均有机会直接面对消费者,实现产品销售成多渠道拓展趋势。
我们看到,各地加大电商培训力度,鼓励全民电商创业,在一定程度上营造了良好的电商氛围,但另一方面的问题早已暴露无遗:在目前竞争激烈的网络零售市场,靠零散而相对初级的网商力量,对于解决具有一定规模效应的农产品销售问题,只是杯水车薪。虽然淘宝村现象颇受业界的关注,但在相对较成熟的网络市场环境下,淘宝村发展也面临着商品同质化程度高、价格竞争激烈的困境。
总之,在当下,没有完善的供应链、产品、品牌和营销体系,个体网商和农民网商想要达成一定的销量实属不易。
因此在电商发展相对落后的县域和农村,无论政府、服务商还是企业,都需要具备电商发展的全局观,明确不同类型的渠道、合作模式能够带来的效益。
其中,可以通过网络零售测试产品、了解用户需求、树立品牌。具体操作,可以通过对接大型的B2B平台和具有用户基础和渠道优势的垂直电商来保障销量和稳定的利润率,当然,创业者想申请入驻智炎电商基地,通过智炎平台中聚集的电商行业各路资源、技术、渠道优势来提升品牌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农村电商发展至今日,已无需雾里看花。在全国2000多个县域中,有发展成熟的,有正在发展中的,也有发展相对落后的。在阶段性呈现的不同发展结果,让漂浮在政策、舆论和宣传表面的那层泡沫逐渐消退,从而浮现了不同的问题、现实、成效、经验。这些信息均让我们清晰认识到,农村电商是一个长期的、需要全方位布局、多角色联动、因地制宜、创新发展的系统化工程。
来源于E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