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潮商会有点“潮”

来源:商会自媒体发布者:1 发布日期:2016-02-25

正文内容

庄世平先生为北京潮商会题写牌匾。(北京潮商会供图)

采访北京潮商会,记者有一个感觉:这个商会有点“潮”。


“潮”在哪里?


“潮”在商会的文化。商会会馆坐落在北京崇文门国瑞北路,是一座洁净大气的四合院。商会首任会长张善德告诉记者,商会的这一办公场所,是由张章笋先生免费提供的。会馆里面的装饰别具一格,既古朴典雅,又简约时尚,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一幅幅图片、一本本图书、一件件实物,展示着“红头船商帮”不平凡的发展历史和特殊的文化,让人感受到一代代潮商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打开商会的网站,商会的工作情况和国内外重要的经济新闻等信息便浮现出来,网页制作精美,内容丰富多彩。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会还创办《世界潮商》杂志,编写出版大型史志性书籍《世界潮商丛书》,为让世人了解潮商打开了一个多彩的窗口,为潮商留下了一份凝聚后生、世代传承的精神财富。


“潮”在发展的思路。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建轩告诉记者,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商会的许多中小会员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应对新常态,商会积极引导会员企业互帮互助,抱团发展。根据企业的不同属性,该会为他们提供不同定位的分层服务;主动参与建立潮团实务交流合作平台,帮助企业及时捕捉市场商机;利用地缘优势,加强与外地商会的交流合作,联手拓展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为把准市场脉搏,商会定期邀请知名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为会员分析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引导他们与时俱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借鉴外界先进的经验做法,正确选择发展的方向。该会先后举办或承办了潮商发展论坛、潮商大会、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第三届博士论坛等系列活动,在会员中刮起了 “头脑风暴”,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潮”在重知识重人才。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基于这一认识,商会十分重视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广泛开展尊师重教、助学奖学活动。会长张章笋、常务副会长林辉勇分别捐资1000万元设立 “潮汕星河国瑞科技奖”和“潮汕星河辉勇师表奖”,用于奖励潮汕地区科技发明创新的杰出人才和教育工作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执行会长陈才雄捐资1000万元设立“京潮公益基金”,帮助在京求学的潮籍学子圆上读书梦。至今,“京潮公益基金”已奖励了近200名成绩优秀的潮汕学子,并为400多名贫困学生提供助学金,累计支付善款400多万元。此外,“京潮公益基金”还与北京青基会联合开展“北京希望之星1+1”捐赠活动, 资助北京地区家庭困难的中小学生。


为使潮商事业后继有人,商会将目光更多地投向青年一代,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使其成为建设祖国、建设首都、建设家乡的中坚力量。近年来,该会先后吸收了一批优秀潮籍青年加入商会,为商会注入新鲜的血液,进一步增强了商会的发展后劲。2015年,商会选拔青年才俊成立了青委会,执行会长陈才雄兼任青委会主席。青委会为海内外的潮籍青年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同时,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大力扶持有志的潮籍青年实现创业梦想,推动社会经济融合发展。


◆小档案


北京潮商会


北京潮商会是由在京从事工商经贸活动的潮籍工商界人士自愿组成,并经北京市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注册登记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组织。此前称“北京潮人商会”, 2013年12月底正式确立法定名称“北京潮商会”。会员来自各个行业,相对集中于房地产、建筑装饰、电子信息、文具玩具、服装百货、汽车配件、酒店物业、餐饮服务、文化传媒、金属制品、食品等行业。


自2004年2月成立以来,北京潮商会致力于潮商的交流、合作和发展,致力于潮商经济、文化的研究和潮汕文化传统的传承,致力于社会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对话张章笋

张章笋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分享关于创办企业、经营商会的一些想法和经验。

 

人物档案


张章笋,北京潮商会会长,北京国瑞兴业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1年,从部队转业到机关工作的张章笋开始下海做贸易,并先后在汕头市区、澄海建起花园宾馆、花园酒店。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抓住北京崇文区旧城改建商机,张章笋在京城大手笔开发建设富贵园、国瑞城两大名盘,被业界视为是商业地产改革家。2007年,张章笋把国瑞城的一座价值2000多万元的四合院免费提供给商会作为办公会所。


而在潮汕大地,人们则把张章笋的名字和另一个荣耀联系在一起——潮汕星河国瑞科技发明创新奖。2006年,他出资1000万元设立潮汕星河科技发明创新奖,助力潮汕地区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2015年,第九届国瑞科技奖颁奖仪式在潮州隆重举行。


记者:张会长您好!不少人认为您是“潮商的财富榜样”,回顾自己这么多年的创业历程,您觉得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张章笋:不,这个言过其实,我没有什么成功的秘诀。我属于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干点事情。改革开放这些年来,我们从汕头那里逐步发展走到北京来,始终立足于踏踏实实办企业,做点事情。所以我要纠正你——第一,我没有太多成功的业绩,第二,也说不上有什么心得。咱们这些人跟其他潮汕人一样,从潮汕地区出来,在北京这里踏踏实实做旧城改造,发展房地产行业。基本上做得还算可以。


记者:您当年在北京做旧城改造,在海南搞楼房建设,这是一般商人想不到的,或者人家一开始认为没有商机的,但反而最后证明您的选择是对的。您的这种前瞻性来自哪里呢?


张章笋:(笑)这个(前瞻性的)说法不成立。咱们这些年在北京这里做旧城改造,做了一些项目,公司也在其他地区发展,在沈阳、郑州、石家庄、廊坊、天津、西安、重庆、广东和海南岛这些地区开发,跨地区多项目的运行做得基本上还可以,年度总收入能有一百来个亿,公司也在香港上市,基本上企业的运行还是比较健康的。


记者:现在房地产在国内不是很被看好,国瑞怎样保持良好的态势?


张章笋:中国毕竟是很大的一个国家,人口很多,而且城市化的发展过程还没有结束。虽然现在,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基本已经完成,房地产业在二三线城市已经出现产能过剩。但毕竟在这么大的国家,城市基本开发完成之后,城市的更新改造还有一定的市场份量,还有将来的新农村建设,尤其是中国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还有一定的需求,还有一个过程。所以,现在还没有完全到整个产业都不能做的程度,在这个行业还能接着做个十年八年。当然,现在我们也在积极谋求往其他产业转型。


记者:潮汕星河基金会创会会长林兴胜评价您“有钱、有心又有情”,您在早年便设立了星河国瑞科技奖,这几年在潮商会也倡导科技引领,您是从什么时候萌发这个概念?为什么当年会设立科技奖?


张章笋: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发展之后,从工业制造到城市建设这个发展过程中,传统产业一个阶段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今后国家的持续发展肯定是要靠新型产业,尤其是要很好地利用互联网去发展新的产业,才能够获得新的发展空间。传统产业的使命已经基本完成,周期已经快要结束了,今后要应用互联网去发展新兴产业,逐步去提升、去转换、去替代传统产业,这是全球经济大势所趋,谁也逆转不了。我们一直倡导北京的潮汕企业要创新,也提倡粤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要依靠科技创新。不依靠科技创新,很难谋求新的发展,所以才设立国瑞科技奖。


当时设立国瑞科技奖的本意和初衷,是认为潮汕地区要摆脱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帽子,必须以科技创新去引领、去创造新的产业,这是第一。第二,潮汕地区的发展,必须要有大的规划,要有大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去改善交通环境和条件,粤东才有可能取得新的崛起和发展。科技创新肯定是主导和引领,而交通基础设施大的投入是前期的基础工作,这两项工作要是做得不好,整个粤东地区要走出困境,要谋求大的发展,是不可能的。没有大投入就不能有大产出,没有科技创新就不可能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记者:也正是基于您对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近期国瑞准备在潮州梅林湖建设机器人产业园相关项目?


张章笋:这项目酝酿了一段时期。不久前我刚就梅林湖项目跟李水华书记做了汇报,考虑建机器人主题公园和机器人产业园,一个是把它做成旅游消费目的地,一个是从创新机器人产业的制造和研发这方面去做这个项目。做机器人主题公园,包括水乐园、儿童乐园,包括梅林湖湿地公园和生态景观。潮州梅林湖项目已经举行过签约仪式,前期已经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道路规划编修这些工作也已经完成,但现在根据目前潮安发展和高铁站前期规划,会有新的完善——比如原来主要是做生态居住园区和梅林湖湿地公园,但从考虑对潮安、潮州经济、产业带动的角度,我们认为这个地方的湿地公园、山坡生态环境有条件做旅游消费目的地,这是第一。第二,从高端生态居住园区,同时也从机器人产业园的角度来谋划。目前方案已上报给市委,待市里批复后会正式启动这个项目。现在我们的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当中。


记者:作为北京潮商会会长,您认为,随着时代发展,新时期商会会长首先要担任什么样的角色?


张章笋:商会还是倡导在京企业应积极创新,以“互联网+”思维模式去提升新产业发展,谋求企业更大规模的发展,从这方面积极鼓励和引导,我们积极奔着这方面来努力,这是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商会谋求创办平台公司,支持会员企业发展。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走出来后再回看家乡,您对潮汕地区发展有什么建议?


张章笋:自打1992年拆分潮州揭阳后,现在粤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就没有人去做顶层设计,没有人去统筹,没有人去做中长期的规划,这是目前导致经济落后的主要因素。粤东地区的发展必须有人去做顶层设计,去做中长期发展规划,首先粤东的交通网络,交通基础设施必须有大的投入,你才有发展的条件和空间。现在三个市同样都是严重缺失,仍是八九十年代的交通网络,你如何发展?这是最致命的问题。第二,粤东地区的软经济环境处于相对低效能的状态,敢担当、敢负起责任去进行开拓性发展的人还是不多。这两个问题是值得好好去反思,好好去解决的。也就是说,首先必须有粤东地区中长期发展规划,第二必须有重大的基础设施投入,三个市必须有几千亿的基础设施投入,才能为粤东地区加快发展提供条件。第三,是完善投资的软环境,要有创新产业发展的实际作为,一定必须站在比较高的高度去策划、去考虑、去招商、去引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