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商会自媒体发布者:1 发布日期:2015-09-09
“我能告诉这些年轻人什么呢?”在陆铜华看来,这些充满活力的年轻人非常优秀,就拿公司最近研发的新产品logo方案来说,这些年轻人打破对于“环保唯有绿色”的固有思维,除了中心的一点绿外,还运用不同色彩的碰撞,十分抓人眼球,马蜂窝式的构图不但表现了分子结构,还突出了产品的六大优势特点。
在采访中,陆总就忍不住和市场企划部的同事分析讨论了起了这个方案。
这就是新鲜的力量。
“这批能释放负离子的板材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这是产品创新的‘进化’,除此之外,组织团队、员工、营销方式也都要不断‘进化’。”陆铜华说得很慢,但条理清晰,可见短短的一句话都经过了许久地深思熟虑。
曾在创业最火热的时候“刹车”
“都是当年太年轻”
陆铜华的经历颇为惊人,若是记录成传,桩桩件件都不能落下:年轻时,裁缝和照相是很时兴的行当,头脑灵光的陆铜华算是自学成才,照相、裁衣都能做,衣服款式还很时髦受欢迎,开***店、承包橘园,也做过包工头。
但这中间的一个小插曲,让陆铜华与其他创业杭商不太一样。当年老一批企业家要么是一路创业,要么就是从单位下海经商,他却在创业最火热的时候“刹车”,跑回县里的检查站干起了一份安稳的工作。
这个谜团实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如今回想起当时情景,陆铜华忍不住摇头,直说自己“太年轻”。“其实是一些项目外包的问题,事情并不大,但是当时觉得太烦了。”陆铜华选择了放弃,然而放弃了事业,放弃不了情怀,“之后在检查站工作了四年,这四年中每一天都是在煎熬和矛盾中度过的。”
那是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但不是陆铜华想要的生活。
于是,他决定再出发,这中间“检查站”又担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似乎要印证“败于此成于此”:在这工作的机会中,他发现了木材生意。“所以善于发现问题很重要。”陆铜华恰好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发现问题的人。
问题即商机
负离子概念打造新产品
有道是,问题在哪里,商机就在哪里。
眼下木材市场发展又遇到了什么问题?陆铜华抛出了绿色环保的瓶颈期,“之前木料家具一直在提除甲醛的概念,但现在这些产品中甲醛含量已经处于一个非常低的标准了,甚至低于空气中的含量、啤酒里的含量,这时再降低甲醛就没有意义了。”于是,千年舟开始研发创新新产品,打造负离子板材。
添加负离子到木材中,有什么好处和作用?
陆铜华掏出手机,仔细讲起了好处,“首先负离子也能降甲醛,不仅是材料本身,还能分解空气中的甲醛,能够抗菌防霉抗氧化,防止木材变色。”这就好比在家里装了一个大型的空气净化处理器。
在森林里,负离子含量非常高,之后他们会带着仪器与大自然的含量做对比,事实数据一目了然。
迎合顾客还是引导顾客?
涨价就要大张旗鼓
对于新事物,陆铜华一直都是以拥抱的态度对之,不论是产品创新还是技术改进,甚至是眼下热火朝天的“互联网 ”,早两三年前,千年舟就尝试打造电商城,“但这并不意味着线下店会消失。”就好像网购服装,疯狂地买了一堆以后,发现许多材质面料、尺寸颜色并不适合,只能丢在一旁,这时消费趋于理性,可见经过几年的打磨沉淀,线下体验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而且现在单纯地做经销商肯定不够,还需要更多直接接触顾客,了解顾客的需求是什么,打动他们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为经销商做引导。”
试图通过营销方式去影响消费模式,然而现在面对消费市场,商家究竟该如何调整平衡迎合顾客或者引导顾客的关系,陆总还在苦苦思考,可他意识到,是时候提倡营销创新了。
产品一路打折降价是科学合理的营销方式吗?这里一定要打个问号。
陆铜华说,有一回,他在卖场听到两个顾客的对话,原来当时打折最低的价格也要比前一年贵。“顾客都很懂行,每年价格涨跌都有数,但是涨价做递增才是合理的,当年我们刚刚创业时,一张木工板才60元,现在已经涨到130-140元,因为成本、人工都在涨,币值也会出现相对贬值。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味降价显然不合理。”所以,关于新的营销理念,他有个大胆的建议,“不要偷偷摸摸涨价,而是要大张旗鼓地涨,像广告宣传一样告诉大家什么时候涨价”。
年轻才能保证活力新鲜的血液
职业经理人也能换届?
而作为民营企业,传承是个不可避免的话题,陆铜华对此态度也很开放,他认为,儿女要有能力也有意愿来接班。“不然,也可以像国外的家族企业一样做股东或者董事长,其他可以交给更有能力的职业经理人。”现在千年舟就有非常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在陆铜华心里,最理想化的应该是实行换届制,任期4-5年,可连任两年,这保持了非常高的新鲜血液,但同时也需要非常优质的制度体系做保障。
但对于年轻人来说,机会都是公平对等的。未来的市场消费主力在年轻人手里,那了解和开发市场的也势必是年轻人。
“就以这次负离子新产品的策划方案看,一支大学刚毕业的年轻团队就显现了他们的优势,有新视野新角度,同时充满活力。”陆铜华虽然一直感叹自己老了,但思维和眼光却依旧保持年轻态势,因为能够欣赏和接受“新”事物,就是最好的证明。
来源:《创富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