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如何扫除创新创业“拦路虎”?

来源:商会自媒体发布者:1 发布日期:2015-07-31

正文内容

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 创业中国潮起云涌,简政放权更添助力。

“互联网+”、新能源、生物医药、创客们的“新玩意儿”……对于市场经济这些新业态,新一轮简政放权让它们放开了手脚,焕发了生机。

同时,一些“吃螃蟹”的创业者也诉苦,在有的地方和部门,缺乏标准、审批繁琐、申报无门、门槛过高等制约因素仍然存在,成为创新创业的“拦路虎”。

让这些“野蛮生长”的新业态长得更加茁壮而健康,简政放权还需要做些什么?

宽容创新,企业为“政府放手”点赞

“最欣慰的就是,我创业七八年了,和政府部门打交道的次数,不超过五次。”薄荷科技创始人马海华的感受并不是个例。

“创新创业不是管出来的,而是放出来的。”多位创业者向记者表示,政府对创新创业最大的扶持就是“适当地放手,培育公平环境”,更宽容地尊重专业意见,让企业有更多精力关注产品和市场。

P2P行业的发育与简政放权直接相关。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呈现“后发优势”,P2P网贷行业更是从无到有,今年上半年成交量预计超过3000亿元,降低了交易成本。

与此相应,今年1月,银监会宣布监管架构改革,明确表示重点就是清减下放行政权力,明确风险监管主体职责,对于地方性机构,银监会仅对法人机构的新设筹建、市场退出、重组改制和破产重整进行审批,其他市场准入权力下放给银监局。随后出台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第一条便是“鼓励创新”,首次提出鼓励省级人民政府加大对互联网金融的政策支持。

“这是互联网金融发展迎来的又一大利好。”网贷平台“91金融”创始人许泽玮说。

因时、因势而变,是简政放权题中应有之义。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业态,迫切需要打破旧框框,制定新的游戏规则。

在上海市闵行区众创空间“起点创业营”,创办人查立反映,初创企业因融资和退出造成的股权变更时有发生,特别是互联网企业股东通常由多个投资人组成,而股权变更需要所有投资人必须到场签字,但股东天南地北,有些还在海外,很难按要求同时到场办理手续。“这一块能不能简化,让企业更方便?”

企业所呼,政府所应。上海市工商局出台办法,允许企业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通过多种方式申办股东变更登记,放松政府对于企业自主经营的管制。

上海亲益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宗继感受深刻。“以前有一次为了‘凑齐’股东,花了半个月时间;新政后,仅凭两张股东的***,5分钟就办完了提交手续。这样的速度,我们期盼已久。”

缺乏标准,怎样填补监管盲区?

“我们也很困惑,外送食品和普通包裹,在卫生、保温等指标上差别很大,能一样吗?可就是在这块由于监管空白,快递许可证就一直申请不下来。”动动手指把周边的美食都送到家,“趣活美食送”这个创业项目迅速抢占多地餐饮外卖市场后,其创始人俞阳对“迟迟办不了合法身份”感到纠结。

他在北京申请后,监管部门通知他“暂停申办”,现在又在上海提出了申请,还在等结果。“我们不愁市场,今年有30多个城市要加入我们的网络。我们愁资质,不说不能,却也不说何时能办下来,企业只能悬着一颗心。”

缺乏相应监管标准,导致监管部门“失语”,第一个“吃螃蟹”的创业者常面临类似的困境。

由专业护理团队、全科医生及医疗机构共同参与养老院的医养结合模式受到国家鼓励,但这个领域的一些创业者却遭遇“玻璃门”。P“我想在自己办的养老院内设一个二甲中医院,搞医养结合,这在陕西属首创,可正因为是第一个吃螃蟹,从省、到市、到县,没有一个部门接收我的申办材料。”西安一位投资人已经跑了两年多,至今还没办成,“一位官员对我说,中央文件虽然允许这样做,但省里没有先例,没办法办。”

而在江苏一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公司负责人看来,充电桩的建设并不复杂,项目审批周期却过长。“我们有个项目两年都没有完成验收。”

“先报规划,拿到多个部门的批文才能建设。有时候只是建个小桩群,但事事都要报批,很耽误事。一旦涉及电力增容,周期更长。”这位负责人说,充电桩是新生事物,项目验收没有标准,一些部门怕担责任,以“验收标准不清晰”为由迟迟不验收。

为了稳妥,有些监管部门拿不准时,就让企业没完没了地提供材料。

俞阳说,即时配送是一个新行当,谁也不知道标准流程应该是拥有多少证件,“作为物流企业,我们在建立配送站点时,还曾受到食药卫生部门的查处,说需要食品流通许可证。按这个说法,是不是所有物流企业和仓库都需要食品流通许可证?企业到底需要哪些证件,能不能给个定论?”

新事物层出不穷,旧规则已难以适应,新规则还没建立起来,这让一些监管部门无所适从。创业者则为此焦虑不已:不往前走,怕错过商机;走得太快,怕被叫停。思前想后,头上总像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张弛有度,让市场走在“市长”前面

“市场的创新一定走在政府监管的前面。在不确定是好是坏之前,不应一棍子打死,可以先让他干。”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办公室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处处长蒋红军说,促进新业态发展,必须转换管理思路,允许新生事物可以“法无禁止皆可为”。

“管理部门不能把新生事物拖得和自己一样慢,而应该跑得更快,力争跟上新生事物的发展速度。”蒋红军这样形容。

一些创业者和专家认为,管理者应用新眼光看待新业态,既不能不作为,也不能乱作为,而应进一步降低行业门槛,扶持培育科技创新企业,真正做大做强新兴产业,使之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传统管理方式是“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具体到审批中就存在两种现象,一种是没规定就先去做,另一种是没规定就不可以做,而后者往往占上风。“然而政府不能主导创新,这样效率比较差。”

“积极尝试和开放心态是解决新业态和旧管理矛盾的有效途径。”中国道路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王丽梅说,以互联网约租车产业为例,目前这一新业态已经初步形成了规模,单凭设点设卡去抽查,很难达到监管效果。一方面网络约租车平台需要与政府监管部门保持沟通,争取合作与理解;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应主动加强调研,探索多方合作共赢的新机制。

小微企业是创新主力,更需要政府一视同仁。

湖南一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在一家大型零售公司任职高管,现在自己创立一家专门经营山货野味的移动电商品牌,真实感受到地方政府对小微企业的“不待见”。

“对顶天立地的大企业,政府都高度关注,大力扶持,但对铺天盖地的小企业,很多优惠政策是‘口惠而实不至’。”他说,例如土地、项目、扶持,对大企业审批很宽松,对小企业却卡得很死,“地方政府应把资源更多地分配到广大的创业企业中来。‘广撒网,才能多捕鱼’,变革时代机会很多,说不定就会培育一批新的大企业。”

“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游戏规则,让企业清楚知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才能真正把‘有形之手’的作用发挥好。”这位企业主说。

(摘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