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商【有奖征文】最香还是那一碗面

来源:商会自媒体发布者:1 发布日期:2015-07-29

正文内容

作者简介:凤海洋,197811月出生,陕西岐山青化镇凤家庄村人。20037月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法学专业。同年参加工作,在湖北黄石中国十五冶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工程公司入职,历任公司团委书记、办公室主任,基层单位党支部书记,现任三公司法务部主任。连续五年被中国十五冶集团评为优秀通讯员,内刊发表文章多篇。

说起面食,我可以如数家珍说上几个钟头。尤其是岐山臊子面,更是滔滔不绝。

在上大学前,我一直生活在农村,每年的秋收芒种是必不可少的经历,特别是小麦,生长周期长达八个月,历经三个季节。到了六月份收小麦非常紧张,前后只有七到十天时间,叫龙口夺食,一旦碰上下雨,就可能成为芽麦,便有毒不能吃了,一季庄稼就荒了,这是农民最伤心的事情。在收割的那几天,大家都顶着烈日,挥汗如雨,辛苦万分,一镰刀一镰刀的割回来,再用人力车拉回来,堆成一垛垛的,然后暴晒在一片平地上,用拖拉机把小麦碾压出来,麦草就码放到一边,麦粒和麦皮则需要在风中高高扬起,分离开来,你就看到一堆堆亮亮的麦子,散发着阵阵香气。这就是八个月来的成果,左右邻居都互相攀比谁家收成好,收获的季节,这麦子就是他们辛苦劳作的成果,他们看的比命还金贵。不过现在已经实现机械化了,也用不着这么辛苦。

麦子还需要晾晒几天,就可以打磨子了,就是磨面。父母常常拉一车麦子,分成70粉和80粉,就是百斤麦子磨70还是80斤面粉。70就是精粉,80就是粗粉,算是荤素搭配吧!就像生活,有苦有甜,不可能全部都是精粉和甜的。面粉弄回来了,它在母亲的手里可以变成宽的,细的,长的,短的各式面条,还能做成麻食,馒头,花卷,油饼,面皮,煎饼……很多很多花样,也算是面条衍生出来的吧!但是我最爱的还是母亲做的岐山臊子面。

岐山是周的发源地,相传周文王从监狱回来,亲朋好友去祝贺,他让家人做和气面吃。一个锅里下面,一个锅调汤,大家只吃面不喝汤。汤倒在一个锅里,轮番浇面。这种吃法表达了人们的一种特殊感情,以后就传了下来。所以,岐山臊子面又叫和气面。臊子面的做法非常讲究,对臊子,汤和醋的要求最高,也是老家接待客人的最高礼遇。南方人要是做客陕西,能吃到臊子面,那就是贵客了。

臊子分精和肥,选好的肉切成厘米见方。大量的油烧热放凉,再将臊子倒进去,大火翻搅炒熟,再文火慢炒一段时间,中间加各种佐料,关键的就是出锅,出锅前加醋,出锅后加辣椒粉拌匀,一盆香气扑鼻的臊子做好了。汤的调味,没有相当的技术是不行的,因为是流水席吃法,不喝汤,面吃完,汤就倒掉了,所以要准备很大一锅。掌勺人必须有相当的经验控制佐料,各类配菜也是讲究,沉底的,悬浮的,漂上来的,最后加上臊子,一锅热汤很壮观。醋需是本地酿的,才能提味,诸如锦上添花的效果。面须是细、长,煮熟后过一道凉水,每个碗就捞一点,然后浇上汤,一碗热气腾腾,油辣辣的臊子面就好了,特点就是九字令:煎,稀,旺,酸,辣,香,薄,筋,光。话说当年慈禧太后逃到西安,对臊子面也是赞不绝口。

到后来,我参加工作来到湖北,就再也不能随时随地的吃上一碗老家的臊子面了。吃的更多的是热干面,也吃过四川担担面、山西刀削面、兰州牛肉拉面等,虽说别有一番风味,但比起臊子面来,自感还是稍逊一筹。不光是习惯了那种口味和乡情,而是因为他就像港湾一样,让远航抑或受伤的你有个栖息的地方,为你做坚实的后盾。也是因为工作缘故,隔两三年回去一次,也都是匆匆忙忙。去年回去,碰巧赶上一个亲戚孩子出嫁,早上是臊子面,就坐在哪里吃个不停。服务员问,还要不要?要,继续上,两三年才吃上这么一次,来个二十碗,服务员一笑,就知道你们这在外地工作的,忘不了咱老家的面说到点子上了,最香还是那一碗面,我边吃边说,俨然已经没了风度。

母亲帮我在这边带孩子,时常也做臊子面吃,虽然口味不同,但也算不错了。毕竟时间这个无情的家伙,不经意期间改变了太多太多,何况离开老家已经十年多了。突然间也感悟到人生不就像臊子面一样么,要经历时间,碾压,打磨,糅合,煮沸,再加上汤,才能成为一件精美的物品,才有所成就。就如那年的一天,那个曾经努力拼搏的我,工作屡屡受挫,在收获的季节却淋了场大雨。我拖着疲惫的身躯,灰心失望的回到家一言不发,细心的母亲看到了,只是轻轻的从厨房变戏法的端出一碗热腾腾的臊子面,说道“吃吧,就当跌了一跤”。我默默的接过碗,大颗的泪掉了进去,我知道这一碗香香的臊子面饱含着深情,承载着未来,还需一味叫奋斗的佐料……

那次,我把汤也喝了。